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选读】妮珍:换个角度关注雪山

山野杂志 2022-06-16


文 / 史卫静

图 / 妮    珍 提供


他们是登山者的孩子,从小听着雪山的故事长大,送父亲上山,拉长着心里的牵挂;


他们是登山的孩子,在冰峰雪岭间的磨砺、伤痛与荣耀,伴随着成长中的每个瞬间,传承着父辈的血性与柔情;


他们是山的孩子,爱山、懂山、护山、回报山,已深深铭刻在他们的心中,融入在他们与山为伴的行动中。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18年11月刊

妮珍与父亲尼玛次仁

在20年前一手创办西藏登山学校的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如今依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校长”。攀登过很多高峰的他对雪山满怀深情和敬畏之心,这份感情延续到女儿妮珍的身上,便有了不同的理解。新潮的年轻人决定换一种角度去关注雪山、亲近雪山。


体验登山的过程比登顶更重要


在妮珍小的时候,对父亲登山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概念,尽管她从4岁起就整天和父亲创办的西藏登山学校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如今24岁的她也算见证了西藏登山学校的20年发展史。


直到2006年,父亲带着刚刚小学毕业的她跟随商业登山团队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妮珍才对登山有了切身的感受。


那一次因为临时有事要赶回家,他们没能登顶,这次的登山之行对于妮珍来说更像一次仓促的旅行。


妮珍回忆说,她真正了解父亲攀登高海拔雪山时的情况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


尼玛次仁在2008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中


当时,手举奥运圣火传递的父亲面对镜头沉着说出北京奥运会的口号“One World,One Dream”,正在成都读初二的妮珍则和老师同学们在学校里看着电视直播,当她跟同学说出“那是我爸”之后,同学们惊讶的反应和她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


妮珍的心里当然是为父亲自豪的,但她更牵挂的是父亲的安全,“那是我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他们是怎么登山的,就觉得还挺危险的。”


高中毕业前,妮珍又和父亲的学生们一起攀登了海拔6207米的启孜峰。“我从小就跟他们一起玩儿,彼此都很熟悉,他们就像我的哥哥一样。和他们一起登山很有安全感。”妮珍说这种感觉就跟她和父亲一起登山时一样,心里格外踏实。


妮珍与宠物狗的互动


那一次妮珍依然没有登顶,到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位置她就下撤了。她觉得,“体验登山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非要到顶的。”


从小学起就去内地上学的妮珍,只有在每年的寒暑假才能回家。在短暂的相处时光里,父亲都会跟她讲一些自己登山过程中的小故事,讲自己和西藏登山学校学生在一起的事情。


但是妮珍很少主动去问这些,她坦承,登山对她来说只是一项运动,而她对于这样运动并没有像父亲那么强烈的参与热情,她还有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用影像记录登山人的故事


相比很多人不知自己兴趣点何在的茫然,妮珍在17岁的时候就不再经历这样的困惑。


“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就疯狂喜欢上了服装造型,一有时间就上网看些相关图片,再琢磨学习摄影。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决定到英国去学习相关专业了。”妮珍说,她考到伦敦艺术大学的时候先是学习了一年的服装造型专业,然后转到艺术摄影专业。


转专业的那一年,她收到了父亲送的单反相机,那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


就是用这一台承载着浓浓父爱的相机,妮珍拍下了那组让她体会到“年少成名”感受的作品——“藏族与全球化”。


妮珍拍摄的“藏族与全球化”作品之一 


这组作品中身穿传统服装的藏族人通过手中的物件或一些细节的装饰,带来一种传统和现代的奇妙碰撞。


2015年,毕业回国后的妮珍在西藏拉萨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她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圣山”,工作室的LOGO是一个白色长毛怪物一般的雪人。


妮珍解释说,“在拉萨的奥索卡专卖店里有这样一个雪人的模型,我在很小的时候跟着我爸去到店里,每次看到这个雪人都会害怕得使劲哭。”从小她就听了很多关于雪人的传说,就这样,神秘的雪人在妮珍小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后的她选择用雪人形象做自己工作室的LOGO,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相信他们是存在的,“雪人和雪山有着太多的联系了。”


妮珍在几年前曾经给西藏登山人拍过一组照片,拍摄对象既包括完成全世界14座海拔8000 米以上高峰攀登的老一代登山英雄们,也包括西藏登山学校历届学生。


在拍摄这组照片时,妮珍也有着自己的思索和创意。“在给登山学校学生拍照时,我让他们每个人穿一件很简单的T恤,旁边有人在撒糌粑,我就抓拍他们在糌粑撒到脸上那一瞬间的状态。”她解释说,糌粑意味着山上的雪,糌粑落在脸上就相当于他们在山上遇到困难,“可能他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慌的。”


在妮珍的摄影作品中,体现着传统和现代的奇妙碰撞


而给登山英雄们拍摄的时候,妮珍会问他们各自最喜欢“14座”里的哪座山峰。然后用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里的“14座”雪山油画作为背景,让他们在自己最喜欢的山峰前面留下自己的影像。


这一组照片妮珍选择了用胶片拍摄,“拍出来就是一张老照片,就是一个回不去的时刻。”在数码时代里,她更喜欢用胶片作品的质感和年代感。


今年5月,妮珍来到珠峰大本营,拍摄一部关于珠峰环保的纪录片。


妮珍在珠峰大本营


她选取了珠峰商业登山团队里的各种人,包括牦牛工、厨师、高山向导、登山者作为采访对象,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探讨进一步改善珠峰环境的方法。


这一次妮珍的初衷同样很简单,“我只是觉得珠峰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是很神圣的雪山。”


用更多手段传播登山文化


父亲对于雪山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妮珍,尽管对于自己去登山这件事妮珍没有太多兴趣,但博大精深的登山文化却深深吸引了她。


“我也很喜欢雪山,喜欢山的角度可能和我爸不一样,我爸年轻时是想着要接近雪山,登上雪山,现在他更多的是敬畏雪山。我只是打心眼里觉得雪山特别神奇,特别美,我想记录下这种美,也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美。”妮珍说道。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


在为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她渐渐对国内国外尤其是西藏的登山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兴趣,同时也更加理解了父亲对于登山事业的热爱。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内的艺术品


除了摄影工作室,妮珍还经营着一家藏装店,今年年底第二家分店也将在拉萨开业。不同于市场上做传统藏装或改良藏装的服装店,妮珍想要使用功能性面料和新颖的设计来制作藏装。


“其实就是藏装与户外相结合。”她解释道,“根据我们对高原气候的了解,通过使用具有防风防雨保暖等功能的面料,让藏装更轻薄更现代更年轻化,为藏装注入不同风格。”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